情感之家信息网-两性婚姻挽回情感咨询

  • 常用
  • 百度
  • google
  • 站内搜索

情感文章

情感修复咨询,一个被包装出来的行业

详细介绍

关于这个问题,作为一个从07年开始,就从事情感咨询咨询师来说,应该还是有点发言权的。在这里,给大家讲点真相。

所谓的情感修复机构,在07年左右是根本就没有的。当时,有一批所谓找不到女朋友的“屌丝”开始翻译国外约会机构的教材,主要发布在各种博客或者论坛里。这些教材,就是情感咨询最原始的理论模型。这批早期的翻译者,就成了最早的情感KOL。比如现在非常有名的冷爱,“”(巫家民)等等,就是那个时期的先行者。

坦白说,在那个时候,压根儿就没人想到帮助人做咨询,就是一群找不到女朋友的网友和一些夜店玩家,按照国外的那些约会机构的教材相互交流自己的猎艳经验。慢慢的,也就形成了后来臭名昭著的“约会学”群体。所谓的约会学,指的是国外的夜店达人们在酒吧等场合,快速吸引异性,以满足生理需求的技巧——说白了,就是“只求一晚”。这些技巧,从本质上来说并没有什么神秘感可言,核心思想就七个字——“广撒网,赌成功率”。至于后来被传的神乎其神的话术、套路等等,更是非常浅薄。根本没有必要去学,仅仅只是一些社交的习惯而已。

最早的咨询业务,客户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:一是在网上,把自己扮演成“情圣”,分享一些的虚构的案例,吸引一些单身男女;二是来源于“玩家群体”的社交聚会中,给一些有钱的公子哥儿们出主意泡MM。本人在07年的时候,由于非常喜欢泡夜店,但是又囊中羞涩,就经常在成都九眼桥酒吧一条街附近,给那些想在酒吧“有所收获”的单身男女们出谋划策。最初的开价就是一瓶啤酒,后来慢慢变成了收费式的咨询(也就100-300块钱)。大多数的用户,也就图个新鲜好玩,并不在意效果。后来,我发现有这方面需求的人实际上非常多,就联系了附近酒吧的服务生,让他们帮忙介绍,逐渐就成了一门生意。可以说,最早期的情感咨询师,都是这么挖到自己的第一桶金的。

最早从事这个行业的人,其实都是些夜店里的资深玩家。在我的印象中,全国也就只有不到20人而已,主要分布在北京、上海、深圳、广州和成都,其他城市基本上都没有。而这十多个早期的咨询师,并不是什么心理咨询师、家庭婚姻咨询师,都是兼职赚点零花钱的花花公子而已(好像把自己也骂进去了,囧……)。

不过,就像之前说的,教人追求异性,其实并没有什么技术含量可言。说白了,只要胆子够大,敢去接触陌生异性,并且不太在意每一次的成败,那么基本上谁都可以成为传说中的“情圣”。这种培训式的服务,只有少数性格内向的屌丝有需求,赚不到太多的钱。对于那些有指定的追求目标的客户,由于他们有先天的客观条件制约,比如矮、穷、挫……等等,无论怎么指导,都没有办法改变他们的固有行为模式,成功率自然不会高。所以,早期的咨询价格普遍偏低,而且都是在小范围内收徒传课(主要怕被人投诉,产生不必要的纠纷)。

在这种情况下,少部分比较有商业思维的人,就开始思索这个行业产品和商业逻辑。最终,一部分人把“约会学”进行美化,变成了自我提升的培训式产品,另一部分则以“约会学”为核心开发出1vs1的咨询产品。

情感问题知乎_三个人住店问题 知乎_靖国神社问题 知乎

前者,针对用户急于改变固有行为模式的心理,提出了帮助客户自我提升的培训式产品——实质就是按照客户想要追求的目标的偏好,把客户包装成异性喜欢的样子(这其实就是一种伪装而已,因为没有人能在短期内改变自己的习惯);同时,他们还把所谓的心理学、行为学,以及NLP这些概念融入到男女关系的理论中。但是,其实直到今天,这些概念也仅仅只是一些专有名词的堆砌而已,并没有真正触及到爱情的实质。

至于后者,为了赚取更多的收入,就开始把“约会学”的这些观点,移植到“分手复合、修复婚恋关系”等新的应用场景中,开发出了婚恋挽救等业务。之所以找到“恋爱复合”这个应用场景,其实并不是有人进行了专项的研究,而是因为一个偶然的因素,我将在后面进行讲述。

当业务开始分化之后,整个行业就开始慢慢变得繁荣起来。比如继续坚持做“约会学”的(巫家民)就做了国内当时最大的情感类网站,并且出于营销的需要,开始在站内打造KOL。现在非常有名的“浪迹”、“安小妖”就是在这个背景下,从泡学网团队里孵化的。同时,其他一些早期的从业者,比如“冷爱”也开始在各种社交媒体上建立自己的粉丝群,还有和“冷爱”实际是一家人的“杨冰阳”等人,也是在同一时期起来的。

这两种产品体系,影响十分深远,直到今天,所有的情感咨询机构都是在贩卖这两种商品。其运营模式,也大同小异——也就是在社交媒体上打造自己的个人IP,用内容去吸引顾客,建立信任,然后利用客户暂时性的恐慌感(比如害怕失去心上人,害怕未来不能获得幸福……等等),用具有强销售能力的销售(官方叫作“分析师”),去忽悠用户买高价的服务。

另外,还有一种运营模式,就是2010年的时候出现的“竞价排名推广”模式。由于在百度推广的后台,和百度问答上面,经常会看到一些用户提出“分手后如何复合”之类的问题,所以就有了这种基于“问题和关键词”的推广模式。可以说,是百度的数据让情感咨询真正找到了一个暴利点。这项服务,最早是由伊思情感的进行百度推广,那个时候也没有情感咨询师这样一个说法,而是叫作“私人情感教练”。由于流量红利的原因,大概每个月1万元左右的推广费用,就可以得到至少40万以上的收益。

后来,到了2012年左右,情感教练这种模式被很多有心人发现,开始了大规模的行业复制。在12-13年期间,国内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了几十家大大小小的情感咨询机构。比如广州的“破镜重圆”(也就是后来的“保爱”),上海的“花镇”等等,都是在2012-2013年期间建立的。当时,面临逐渐激烈的竞争环境,我曾以客户的身份,挨家挨户的打电话进行了解,发现原来这些机构都是以前的老熟人们建立的。

情感问题知乎_靖国神社问题 知乎_三个人住店问题 知乎

为了从竞争中脱颖而,各个团队就开始大量的自我包装,具体的包装手法如下:

联络一些媒体机构,大量的进行媒体曝光。比如上过某个电视台,某个节目的嘉宾等等。实际上,这些曝光只能证明老板社会关系够硬,并不一定是真的有水平。想方设法获取一些资质证书。现在机构持有的“心理咨询师、婚姻家庭咨询师”等资质,其实就是在竞争下,自我贴金的产物,说穿了一文不值。为什么这么说?因为这两种证书,国家已经于2018年1月1日全部取消。也就是说,根本就没有所谓的权威性的心理咨询认证。这也从侧面说明了,这些所谓咨询师的含金量。一些有一定知识背景的团队,也开始按照用户的消费心理,逐渐整理了一些所谓的“二次吸引”、“高价值复合”、“自我提升”之类的、可以给用户洗脑的营销类资料,用来进行传播和营销。其实,这些资料,内核都是“约会学”,也就是“渣男惯用的”的价值吸引的逻辑,对于关系修复并没什么用处(我在另一篇文章专门做了披露,文后也有链接,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)。不过,却很能让用户在阅读之后感觉,这说的都是自己,从而被引导下单。

可以说,在2014年以前,情感咨询行业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商业模型,其重心是在销售的转化和营销手段上。至于服务,其实和心理学并没有什么关系,核心就是打着改变自己的名义,让你假扮成目标喜欢的样子,然后去赢得对方的喜欢而已。之所以会有这么多人从事这个行业,其实还是基于其“趁你病,要你命”的盈利模式。说白了,就是“痛苦消费”,和医院的商业模式是一样的。

营销的套路

说起情感咨询,其实还是要说到“约会学”。它最早来源于进化心理学,指的是男女在进化过程中的一些择偶策略的选择,还算是有一定的理论依据。不过,这就类似于达尔文进化论一样,是人类发展过程中的普遍性规律,并不适应于个案的剖析。不过,理论的妙处就在于,可以让听众有一种确实是在说自己的代入感情感问题知乎,效果类似于星座和算命先生的金口玉言。与此同时,再告诉用户一些所谓的成功案例,就会让用户产生购买的欲望或者模仿的兴趣。

这个时候是否能成单,主要看用户是否具有强烈的情感需求,并且价格是否超过了用户的承受能力。注意,我说的是“用户的承受能力”,不是“用户的心理预期”。这是因为,用户在发生严重的情感问题之后,一定会首先自己想办法解决,如果不行,就会向身边的亲朋好友求助。如果还解决不了,这些情感机构只需要给用户一个希望——我能解决你的问题——就会成为用户的救命稻草。既然是“救命稻草”,“贵”就理所应当了。

靖国神社问题 知乎_三个人住店问题 知乎_情感问题知乎

这实际上就又产生了一个悖论:复合成功与否,其实是一个小概率的事件。因为在操作过程中,咨询师并不能真正接触到用户,更谈不上接触用户的目标了。从某种意义上来说,所有的操作其实都是按照咨询师的经验或者思维逻辑,来进行推演。所以最终的成功可能性还会更低。不过,正式这种过度高昂的价格,让用户产生了盲从的心理——贵一定有贵的道理。与此同时,客户还会对服务的结果产生极大预期——最终能否帮我解决问题?在这种状况下,就产生了一个咨询机构和用户的博弈:如果不能给客户保证结果,订单就拿不下来;如果要保证结果,90%以上的订单,咨询机构都只能退款。于是,为了谋求高利润,咨询机构普遍都会过度营销,用销售话术让用户误以为最终一定能成功,并且通过在合同上做手脚,让用户最终没办法退单。

服务的实质

首先,咨询服务,其实就是“知识付费+消耗咨询时间”。在情感咨询中,也是一样。其实,现在所谓的情感挽救服务,在我看来就是陪聊。真正对于用户有价值的东西,也就是知道自己分手的客观原因,这实际上包括了五个方面的匹配程度:

1. 外形

2. 成长和生活背景

3. 三观

情感问题知乎_靖国神社问题 知乎_三个人住店问题 知乎

4. 为实现各自人生目标所规划的执行路径

5. 亲密行为

这些东西,在详细了解了用户的情况之后,1个小时就能说清楚。个人认为,最多也就值500块钱/小时(参考咨询行业普遍收费标准,和医院专家号的收费标准)。大多数人,只要知道了真正分手的原因,其实都可以自己进行操作,有的放矢的解决问题。即使不知道该怎么做,也可以和身边的亲朋友好友进行商量,效果甚至比绝大多数咨询师更好。当然,如果客户认为自己的执行方法并不是那么好,需要咨询师来提供帮助,那么个把小时也可以说的非常清楚了,没有人会笨到做什么事都要别人教的地步。

这就产生了一个矛盾:最终,用户会认为高额的服务费和服务内容不匹配。对于机构来说,唯一的解决办法,似乎就只有尽量拉长不必要的服务时间,让客户觉得咨询师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,从而减少退单。同时,由于存在情感问题的客户,本身也需要一个情绪宣泄的出口,需要有人陪伴。所以,咨询师就可以每天陪着用户聊天,希望慢慢和客户变成朋友关系。这样,客户碍于人情,就不会要求退单了。这也是我认为现在的情感咨询就是陪聊的原因。

其次,之前讲过,客户花费了高额的服务费用,势必对咨询后的效果有很高的要求。可是,这本身就是一个很难完成的结果。说句难听的,能复合的,很容易就可以复合;不能复合的,希望基本等于没有。每一个咨询师其实都知道这个事实情感问题知乎,可是大家要赚钱啊,而且要赚本来就不应该赚的钱,所以就又形成了两个套路:

1. “之所以会分手,一定是你自己也有问题,所以首先需要改变自己,然后再想办法去拯救爱情。”这句话,在逻辑上一点问题没有,可是却偷换了概念:客户是购买的“挽救”的服务,不是“自我提升”培训。这种做法,是行业里非常普遍的操作方法,它来源于心理咨询的概念。可是,“挽救”的实质是干预人生,心理咨询要做的却是“优化”人生,所以这个做法,对于帮助用户修复关系其实毫无用处。之所以出现这种状况,就是行业里心理咨询师越来越多所造成的。大部分的心理咨询师,情感经验并不丰富,根本没有实际的情感问题操作的经验。为了规避客户退单,就会诱导客户去改变自己,从而转移客户的注意力。这种套路,就是挂着修复服务的心理疏导而已。

情感问题知乎_三个人住店问题 知乎_靖国神社问题 知乎

2. “咨询师教了,但是客户不做(或者没按要求做),所以效果无法保证。”这句话,也没有问题,可是却变成了陷阱。为什么?因为,有些情况确实是客户不做,有些情况就是故意给客户挑刺。哪怕客户完全配合咨询师,因为咨询师知道挽回是小概率事件,也会故意先给客户挖坑,到最后避免退单。

最后,关于各种话术、套路、肢体触碰、约会技巧的培训,其实就是人与人交往的一些基本技巧而已。咨询师们教的,其实就是那几个情商大师的著作而已,没那么神秘。可以说,100-300元左右的价格,就可以让制作者赚回本钱了。

写在最后

写这篇东西,不是为了装清高,也不是找喷。作为一个情感咨询的老兵,也是全国最早拿风投的人,在经历了这个行业从诞生到繁荣的过程,就想说两句真话,不想让行业继续变坏。

现在行业里,几乎人人都说自己做了十几年的情感咨询,是xx级心理咨询师,被大媒体报道……等等,可是,我却经常接到一些在某些不负责任的机构支付了巨额金钱,却毫无所获的客户。我只想说一句,真的为了赚钱,连良心都可以不要了么?

情感咨询有没有用?心理疏导、倾诉、帮忙想办法出点子(方案)确实有一定的作用,不过是不是应该对用户说实话,别把自己搞得那么牛X哄哄!

国外的情感咨询,绝对不是国内这种暴利行业,就是普通的咨询和培训服务而已,而且收费非常大众化。

对于机构来说,真正应该做的,是总结一些真正有效的情感知识,做一些踏实的研究,而不是为了暴利而暴利。